共情 共思 共生 成长型思维课堂研究
——江北新区小学科学研训活动报道(四)
科学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世界的一种学习方法。为提升科学阅读教学质量,2021年12月2日上午,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开展了“基于科学阅读教学的‘共情、共思、共生’的成长型思维课堂”研究活动。江北新区小学科学学科部分教师参加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研究课、微讲座与研讨交流三部分组成。
首先,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的刘颖老师展示了五年级《大脑的开发与利用》一课,刘老师以“记算天才”饶舜涵小朋友参加《最强大脑》的比赛片段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大脑有哪些功能;采用阅读“自然界水循环”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指导学生利用图形表征建立知识网络。通过视频资料《人工智能》,进一步地认识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让学生对大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更深入地认识;通过阅读资料和问题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保护大脑的方法。刘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逻辑严谨,在阅读资料的“教”与“学”中建构了共情、共思、共生的成长型思维课堂。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的汪敏老师展示了五年级《地球的内部》一课,汪老师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入,提出问题:地球表面的千姿百态地形与地球内部有关系吗?提供阅读资料让每个学生自主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图,接着依据数据信息在师生共同研讨中改进和完善地球内部结构图;通过资料阅读、分析、推测和探讨进一步地认识地壳运动,同时采用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汪老师通过阅读、分析、模拟实验和解释现象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地球内部”相关知识。随后,力学小学海德北岸分校的王园园老师对本次教学展示进行了点评,王老师对两位展示课主讲老师的精彩展示表示赞赏,她认为两位老师在阅读中与学生共情、共思、共生,达成了教学目标,为科学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了优秀案例。
接着,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红太阳分校的张盈艳老师带来了以《阅读有方,润泽无声—— 共情、共思、共生课堂中的小学科学阅读教学》为主题的微讲座。对阅读、科学阅读、科学阅读教学作了解读,详细地阐述了科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并结合科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方法论角度对科学阅读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张老师的讲座内容具体详实,生动丰富,让教师进一步地理解了科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并初步掌握了科学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
最后,江北新区小学科学研训员鲍翠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心研究和精彩展示,两节研究课为基于科学阅读教学的共情、共思、共生的成长型课堂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课例。指出科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不同,科学阅读教学在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发生与发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研究科学阅读教学的策略,提升科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的必备素养,在许多国际科学评估测试中也都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次活动为教师提高科学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借鉴,期待教师基于此次活动打开思路,绽放创意,收获成果,在基于科学阅读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供稿: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葛春洋 摄影: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科学组教师 审核:教育发展中心-鲍翠萍)
刘颖老师正在与学生讨论
汪敏老师正在指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