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共思 共生 成长型思维课堂研究
——江北新区小学科学研训活动报道(三)
2021年11月18日上午,基于工程技术教学的“共情、共思、共生”成长型思维课堂研究活动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举行。新区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主要由展示课、微讲与讨论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伊始,浦口实验小学宋雯婷老师和高新实验小学的高云老师协同展示了基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的混合与分离》一课所拓展的工程类技术课——《自制净水器》。第一节课,宋雯婷老师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山区孩子因为缺水所发布的求助视频,让学生们不由自主的与其“共情”,也为学生的思考找到了起点,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明确问题;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对比实验对过滤材料的特点进行了前期研究,接着再进行净水装置的方案设计。第二节课由高云老师接力完成了本次课程的后半部分:展示、交流、修改设计图纸;制作净水器;测评产品的净水效果。认识到工程技术工作的复杂过程。学生在合作中了解、设计、交流、制作、测评,最终将浑浊的水变为较清澈的水,亲身地经历了工程师的整个工作流程,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两节课里,通过生与生的“共思”、师与生的“共思”,共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促生了成长型课堂的形成。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由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的雍星星老师以《共情、共思、共生课堂环境下小学科学课中的工程技术教学》为题的微讲座。雍老师从科学、工程、生活的角度,对工程技术教学进行深入的剖析,明确了工程技术课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归纳总结了该类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让老师们对工程设计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浦口实小的刘茂兰老师对本次教学展示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刘老师赞赏两位年轻教师能够在与学生共思、共情的同时,也能将工程技术的全过程较为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最后,江北新区科学研训员鲍翠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教师要明晰科学探究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的不同和相通之处,工程技术教学要重视工程思维、创新思维、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工程师工作的魅力。
本次活动,既展示了两位教师对工程技术类科学课教学的思考,也为江北新区全体科学教师提供了一次与工程设计课程亲密碰撞的机会。期望老师们在“共情、共思、共生”的课堂教学中,对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方法上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更好地学习机会与平台。(供稿:浦口实验小学-刘茂兰 摄影:浦口实验小学-王锐敏 审核:教育发展中心-鲍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