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 专题教学实践探索
初夏时节,微风习习。江北新区中学信息科技教研活动于6月2日上午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如期开展。为更好探究互联网创新应用教学实践,助力教师深度解读和践行新课标,本次活动主题为“新课标视域下‘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专题教学实践探索”。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董苏老师、江北新区中学信息科技研训员陈丁雷老师,以及全区中学信息科技教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在三位老师针对研究课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等进行简要说课后,围绕“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的三节研讨课就此展开。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鲍莹莹老师、南京市实验初级中学的夏纤纤老师以及南京明道学校的郑佳琦老师分别带来《“云协作”助力研学旅行方案制作》、《我是二十四节气宣传使——互联网创新应用之宣传推文的制作》、《走近ChatGPT——互联网应用新体验》三节课。
在《“云协作”助力研学旅行方案制作》一课中,鲍老师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以“跟着课本去旅行”为大项目背景,开展“研学旅行方案制作”的微项目探究,以跨学科视角培养学生项目探究、团队协作的意识。在对比传统小组合作流程后,引出“云协作”形式;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直观感受“金山文档”工具的使用,感受云协作对整体小组作品制作的影响。继而引导学生探究“云协作”特征及背后的原理,体现“科技并重”的教学理念。除此之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云协作”工具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在《我是二十四节气宣传使——互联网创新应用之宣传推文的制作》一课中,夏老师以“二十四节气宣传”活动为主题,以任务驱动、分化问题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明确主题—设计规划—收集素材—实践制作—保存发布”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互联网数字资源的优势,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等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整堂课以学生自主实践为核心,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布置规划设计、添加内容、润色图文及增加互动四个层层递进的任务,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感悟互联网的创新与应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最后,强调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含义,强调版权意识的同时建立学生文化自信与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在《走近ChatGPT——互联网应用新体验》一课中,郑老师引导学生在对互联网传统应用与创新应用对比后,挖掘现在科技的背后的原理,通过检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生成短视频进行共享和交流,使用FTP共享平台进行作品分享互动,继而使用网络问卷进行快速收集信息并作回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结合听课感悟,浦厂中学的严灿老师、南化二中的徐方老师、29中学柳州东路分校的吴玲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评价:肯定了教学结构设计的清晰及完整性、课堂教学组织的紧凑及高效性、课题选择的前沿时代性、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以及作品评价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同时也给出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课堂情境可再创设更有趣、学生任务拓展可再多样化等。
紧接着,江北新区中学信息科技研训员陈丁雷结合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点评。陈老师提到对于开课教师来说,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深度解读新课标,针对开课主题深挖其教学价值,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在不断磨课、修改、反思、总结中提升自身综合教学能力;对于参加活动的所有老师来说,要能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灵感的火花,结合自身平时上课情况,合理、有效迁移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同时对镜查找、改善自己也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后期要多关注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提升对新课标的阐释。
最后,南京市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董苏主任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他从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聚焦三个维度肯定了三节教研课,表示每节课都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环节、开展任务探究,继而在“云协作”、“Chat GPT”、“微信公众号推送”三个开课主题内容上给出自己独特见解,拓宽了大家的教学思路。同时,董主任也提出了几个值得大家深思的建议,如课堂上学生评价方式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更有效、更及时、更科学?可以将评价的方式再多元化,评价的维度再全面化;在“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章节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探讨技术应用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技术的两面性,真正合理用好“双刃剑”,发挥“人机协同”的优势。
本次教研活动给江北新区全体中学信息教师在“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专题教学上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助力了教师深度解读和践行新课标,提升了教师敏锐的互联网创新与应用教学能力。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思索、在研讨中碰撞与启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有效落地,同时让教师在教学上得到更快的成长!(撰稿:鲍莹莹 审核:教育发展中心-陈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