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领导 智慧引领
—— 记江北新区首届名师工作室物理课程领导力论坛
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课程领导已经成为课程领域内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便日益成为深化学校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虽然这一问题已引起部分校长和教师的关注,但就如何整体把握课程领导力的价值、内涵,以及整体建构学校课程领导力等基本问题,依然感到迷茫。从教育行政领导到教师专业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学习和实践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为此,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物理研训员工作坊,与汤家合、史献计、孙留桥物理名师工作室,于2018年3月30日下午,在南京市玉带中学开展以“课程领导力”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来自南京江北新区初中物理校长(副校长)及相关中层干部共18人参加了课堂观察、沙龙研讨活动,专题报告。
当天下午2:40,来自江北新区18所初中的相关人员,准时到达南京市玉带中学参加活动,整个活动经过组织者的精心策划,三大板块的活动有序、高效运行,真正达到“物理课程领导力”的科学执行。
一、课堂实践 课程领导
首先进行课堂观察环节,南京市玉带中学的杨升斌校长为大家呈现出一节充满朴素课堂文化,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示范课《重力 力的示意图》。
杨升斌校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高山流水、高空落物”现象,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引入课题,通过“牛顿苹果”的介绍和生活体验,认识到“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师生互动“真对话”,对物重的含义、重力的单位、符号有所认识。让学生用手分别“掂一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感受物重的大小,结合体验提出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关系,然后自主选择器材,设计验证性实验的计划和方案,分小组进行探究性活动,在收集具体数据的基础上,把数学上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等知识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寻找有效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认知。从而让学生自发的得出“物体的重力和物质的质量成正比”,并就“ 重力/质量= 常数”,过渡到“G/m = g = 9.8N/kg”得出物理上规范的表达式“G = mg”以及“g = 9.8N/kg ≈ 10N/kg”知识的学习,接着通过“交通限重标志牌的含义分析和限重的计算,以及判断能否用最大称量为500g的天平称量重力为39.2N的物体的质量”这两个基础性例题的学习,对学生如何规范解题、方式和方法上进行示范和指导,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质疑,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关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认识,活动中充满智慧,师生合作的精彩演示,结合生活中如何判断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悬挂的画面是否达到“横平竖直”的要求等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物理科学知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科学思想。
二、学术导航 智慧引领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副校长汤家合同志到会,给与会的领导做专题《基于标准:“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专家主旨报告。
汤特从“为什么要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如何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什么是基于标准的“导学案”?如何编制基于标准的“导学案”?基于标准的“导学案”是什么样的?”五个方面的专题,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和案例,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指导。
首先是“为什么要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出现“为考而教”、“唯内容教”的取向,要防止依赖“教师经验”而教、以“取悦学生”而教的不正常取向,指出各学科教学的质量标准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它是 “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规定”。基于标准的教学既是我国课改的要求,也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者,更加应该“基于标准”而智慧管理和引领。
其次是“如何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问题。汤特给出了符合教情和学情的教学设计流程,指出有效教学尤其要关注目标引领,结合《牛顿第三定律》,让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导航仪。
第三,“什么是基于标准的‘导学案’?”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是怎么发生的,思考教师的专业价值体现在哪里,明晰教师专业性实践的标志是什么,制定教学专业性实践的具体方案有哪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和基于证据的实验研究,得出“基于标准的导学案”就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情景下,围绕某一具体学习单位的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知识的专业方案。它是教师设计的、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用的文本,是学生通向目标达成的脚手架;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计划、学习的认知地图,是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的载体,也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
第四,“如何编制基于标准的‘导学案’?”问题。通过分析主题与课时的安排、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达成、评价任务的驱动、学习过程的实施、检测与作业的选择、进行学后反思六个方面的论述,指出在编制基于标准的“导学案”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技巧。通过大量的课堂实例的实践操作,传递出丰富的资源和可用信息,对指导和引领物理课堂智慧教与学友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五,就是“基于标准的‘导学案’是什么样的?”话题。汤特指出,有效教学需要“目标”引领,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三种状况,即“基于教材的教学、基于经验的教学、基于考试的教学”,结合教师开设的两节公开课,进行现状反思。在教学引领中逐步总结并实施“目标引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用学习笔记的方式来反思我们的学习过程,对在座的领导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让我们深深感到“缺少特级教师专业上的引领,”课程领导力基本就不能够得到落地生根,就会是“浮云”。
三、沙龙研讨 火花绽放
1、课堂观察的研讨
来自浦口外国语学校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孙留桥老师首先做了发言,简单介绍了自己成长的历程后,对杨升斌校长的示范课给出这样的评价:是一节物理素养比较高的课,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课堂过程中注重学法迁移、多元评价。是一节简单朴实的课堂。
来自南京市旭东中学副校长(正校级)、南京市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吴永余老师认为杨升斌校长的示范课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蕴含着朴素的阳光课堂文化,给听者一股清新的感觉。是一节适合的教育课堂、更是一堂适切的教学课堂,注重教情和学情的精准分析,务实高效。课堂节奏掌控灵活,驾驭课堂技巧高超,文艺点来说,就是“放慢脚步,这里风景独好!”
来自南京市旭东中学副校长、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马伟远老师指出杨校长通过精准的“抛问”,通过互动引领课堂的发展。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教授级高级教师史献计最后指出:从驾驭课程角度来看,当学生通过课堂观察与发现,直接说出”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不妨改变一下原先的教学设计,在肯定学生事先学习的基础上,“请你谈谈对重力有哪些认识和理解?不妨与其他同学分享分享。”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说不定这位同学就可能成为未来的“爱因斯坦”。
另外,对这节课,给出的建议是:整节课能抓住学生的表现,达成课堂的目标要求,在分析“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时,通过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要注意规范,要符合数学的认知需求,更要达到物理科学知识的认同。板书设计简洁、清新,如果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述出来。
最后组织者要求与会的领导回到工作、生活中,做一些思考,写出学习心得或文章来,进行交流、修改,最终达到发表的水准。笔者和组织者一样,希望我们江北新区参加今天活动的领导们,要走在同类人群的前列,率先示范,因为“物理课程领导力”是在座的校长、主任们专业修养和人格魅力之所在,能够体现出校长的思想力,要让20%的人去引领80%的人一起前进,在教育实践中带领一群人一起前行。只要我们在一个群中的领导们一起共进,智慧领导必将在未来的江北新区的教育花园中尽情绽放。(吴永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