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互动真实地发生
—— 记基于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活动的深度研课活动
2018年4月26日上午,在南京市旭东中学二楼报告厅,举行了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活动的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史献计工作室主办,邀请了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吴永余老师、沈孝兵老师参加,熊泽民老师和史献计工作室的部分学员参加了课堂观摩和交流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首先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周洁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示范课《压强》,周老师围绕课题,精心备课,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从“走进教材”到“走出教材”,设置切合的课堂学习目标,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通过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来建立起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简单计算。通过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过程体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能力。在科学探究成功或失败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合作、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结合压强只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利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疑惑,树立崇尚科学、见义智为的人生价值观。
整节课的设计从“小厨神比赛”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当气球遇到一个图钉和钉板不同的效果”学生活动,引入课题。
通过“手压气球”,分析手对气球作用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学生自主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及时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学习和展示同步,反馈及时,学生互评和矫正,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归纳得出“这种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和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过渡到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在猜想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和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切身感受和回顾已有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自主实验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根据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对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进行评估和应用。
在课后交流研讨中,吴永余老师认为,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充分放开、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在过程中教师参与,给学生归纳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有效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放手让学生大胆的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全部学生做到真思考、真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矫正,对“压力作用效果”认识趋于完善、深入,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做这种自由放开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自动性、探究性”得到“自觉的激发”,这种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驱动,无意中进入到学习新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变枯燥的说教为有趣的欣赏,变沉闷的记忆为快乐的体验,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学到新知。
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史献计老师对这节课学习活动设计给出了一条清晰的主线,要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要素,要厘清教材设计的思路,从“压力”入手,自然过渡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学习活动中去,让让“真”学习、“真”互动“真实”发生。
通讯员 吴永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