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
活动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学科频道>中学物理>活动报道>详细内容

同课异构 秋色平分 以生为本 作业赋能
——江北新区高中物理主题教研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08 13:30:48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4月7日上午,以“以生为本,作业赋能”为主题的江北新区高品质物理学科建设专题活动在南京市第十四中学臻艺楼录播教室(一)展开。活动在江北新区物理研训员(兼职)陈美琴老师指导下开展,南京市第十四中学物理教研组长蒲正权老师主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省教育规划办公室和江北新区教育科研部的专家领导、正高级教师史献计、区内教科研联盟的领导以及区内高中物理教师参加,十四中学贾军书记和章忠春副校长参与本次活动。活动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的周袁承老师与来自十四中的赵淼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来自十四中的沈力老师以“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赋能型作业设计”为题展开了讲座,史献计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首先,扬子中学周袁承老师以《交变电流》为题展开研究课,以物理学史引入主题后,结合实验及传感器图像演示带领学生体会交变电流特点及产生原因,不仅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也引起了观摩老师们对实验技术手段的浓厚兴趣,并在课后进行了请教探讨。周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积极与学生互动,循循善诱,搭建起知识难度阶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周老师的自备教具帮助学生打破了抽象思维的壁垒,让线圈在磁场中的旋转过程具象化、可视化。

  接着,十四中赵淼老师同样以《交变电流》为题展开研究课,但引入方式截然不同。赵老师以贴近生活的台灯为例进行引入,生活化且具象化。接下来赵老师请学生上台,向二极管分别连接干电池与学生电源交流档,并观察二极管发光情况,带学生直观感受了交直流的区别,并进一步将学生电源替换为手摇发电机,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面对线圈在磁场中旋转过程中电流变化的难题,赵老师结合动画,鼓励学生观察,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理念。赵老师整堂课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教学设计严密,教学风格活泼亲切。

  两节研究课结束后,十四中学沈力老师开展了《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赋能型作业设计》的专题讲座,该讲座基于学校省级规划课题《聚焦育人方式改革的普通高中赋能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初步成果,结合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与当下高考试题特点,为在场老师分析了高考导向下赋能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的实践与思考。以高一、高三学历案为例,阐述了赋能型作业的类型:设计实践性作业、设计层次性作业、设计题组型作业等,及其基本设计思路,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最后,史献计对两节研究课及讲座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对研究课教学中传感器图像问题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深刻建议。史老师结合数学导数思想,提出关于“交变电流产生过程中感应电动势函数表达式”问题新的探究思路及方法,深刻体现了各学科要在教学中互相融合、互相借鉴的思想,堪称高屋建瓴,令人敬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次教研活动极大促进了各校间在教育教学思想及手段上的交流碰撞,为接下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帮助教师个人成长、助力新区高中物理教学等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推送人:南京市第十四中学-曹凯悦 章忠春 审核人: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柳洲东路分校-陈美琴)

d2d0a5e3328e45be829825c4da17adaf.Jpeg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