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
活动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学科频道>中学数学>活动报道>详细内容

聚焦素养提升 关注目标达成
——记江苏省第十四期教学研究课题市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4 16:22:4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5月21日下午,江苏省第十四期教学研究课题《尽精微:基于学习目标分解与达成的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市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市(大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江北新区七、八年级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聚焦素养提升 关注目标达成”。活动分三个环节。

环节一:研究课

  第一节课是育英二外的陶然老师带来的课题学习《生活中的排队问题》。陶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中午就餐食堂排队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通过学生讨论,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中学生经历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四个教学环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学生都能充分思考,勇敢表达,“四能”得以充分提升。第二节课是育英二外王雪婷老师执教的解题教学《最短距离问题》。她以解决南京市2020年和2021年中考第27题为目标,从物理实验引出普通将军饮马模型,之后对不同的有规则、无规则图形遮挡、立体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直观感受、理性探究和问题一般化等多种方式,将复杂问题分解、转化为两个基本模型,通过“贴边”、“拉直”构建最短路径,使高难度复杂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其中,王老师还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与感受最值,培养了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教学中两位老师时刻关注课堂目标达成,高度关注课堂评价,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了育人目标。

环节二:微讲座

  两节课后,课题组两位老师分别作了一个微讲座,和大家分享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育英二外的吴丹丹老师的讲座是《基于目标分解的教学一致性设计例谈》。吴老师的讲座以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为例,和大家分享了她基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置问题串,基于目标分解,关注目标一致性,注重目标达成,重视素养提升。玉带实验学校的魏树东老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目标教学实践的“破”与“立”》为题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分享了关于目标教学的感悟,强调要关注并践行的七”破“七”立“。在讲座中魏老师还阐述了素养教学导向、目标引领教学和目标教学实践三者的相互关系。两位老师的讲座既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有充分的实践证明,给与会老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启示,引发大家关于目标教学的近一步思考。

环节三:课题汇报+专家指导

  作为课题主持人,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邵学森老师向与会老师汇报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进展、成果,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设想。他指出本课题是基于我区师生现状而展开研究的,经过课题组成员前期3年多的研究,备课设计得以深化,课堂操作得以优化,学生素养得以培育,学科成绩显著提高,多名课题组成员已成长为区域内骨干教师。向大家阐述了课题接下来会着力于目标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整合和项目化学习的研究,现场布置课题后期的研究思路和任务分工,并对现场的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发出号召,期待着更多的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锤炼自己,成就自我。

  本次活动得到南京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南京市初中数学教研员王红兵老师参与了前期的备课、磨课、讲座修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倾力指导,并充分肯定了课题组老师前期课题研究中付出的努力和奋斗,就目前的课题研究他给老师们提出了两点建议:关注问题解决;注重成果提炼。栖霞区教育发展中心袁华老师认真研读了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精细的分析与指导,建议课题研究与时俱进,融入课改前沿的跨学科教学、单元教学等元素,并加强课例研究的精细化,丰富研究效能的评价体系,使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撰稿:南京江北新区玉带实验学校-魏树东 审核:教育发展中心-邵学森)

a98b3fc210af441b986b23371912b4cd.Jpeg

d90d7b11224f4e09bc33e61a00111f71.Jpeg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