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 集思广益促教研
——南京市江北片区高中数学研训活动报道
2019年3月18日下午,在南京市教研员孙旭东书记,江北新区教研员邵学森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一场精彩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举行,此次教研活动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举行。
高一年级两位老师给大家展示了“棱柱棱锥棱台”的同课异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的郝结红老师对教材巧妙的加工,利用拼图游戏将学生带进立体世界,感受几何之美。郝老师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利用实物模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进行数学抽象。整节课互动充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六合高级中学姜明杰老师通过背景图片让同学们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立体几何,然后展现几种棱柱让同学们总结如何得到这些几何体,有怎样的性质。思路清晰直入主题,紧扣课本层层逼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空间想像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课后,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陈久贵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并从十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深度解析,提出了自己见解。特别是“数学定义的类型”“如何思考一节课”“体现怎样的育人价值”等问题,让大家受益匪浅。高考命题专家、南京市教研室孙旭东书记亲临现场,围绕“新课标、新高考、新方案”对下阶段教学进行了详细指导。
高二年级两位老师给大家呈现两节精彩的基于实验的概念课,来自大厂高级中学的陈学圆老师和来自江浦高级中学的何雪冰老师分别就高二年级同一教材版本的《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两位老师精神抖擞、全心投入,其教学设计各有特色,通过实验操作感受、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组织井然有序,在扬子中学高二11,12班同学们的高度配合下,两节课都上得非常出彩。课后,扬子中学数学备课组组长许章永老师做了题为《促进理解的课堂教学》的讲座,许老师指出:概念的定义渗透要慢,老师要主动稚化思维,引领学生走向“理解之旅”。
南京市教研员孙旭东评价: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很大气,对教材的把控能力强,充分体现了两位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互助合作、师生互动模式切换自然流畅,切实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尊重。两位老师的教学立意很好,教学设计也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表达能力好、语言准确简练,亲和力强。陈学圆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各种基本方法的落实,课堂内容丰厚,学生动手动脑的参与感强,体现了课堂真正的开放和互动。何雪冰老师也以几个实际的数学知识点为例,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本节内容。
这次南京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学创新的灵感,在碰撞中凝聚出更智慧的课堂,所以这是互助共享,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是受益者。“江平视野阔,风正好扬帆”,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打开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促进了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扬子中学 朱付秀、孟彪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