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科目标 发展核心素养
——基于STEM的高中生物跨学科教学研训纪实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南京市江北新区高中生物学科教研活动于2018年10月23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举行。 夏瑞祥老师、曾红艳老师联合化学学科王怡陵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课分别进行了展示,两节课教师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研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
夏瑞祥老师以“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对蛋白质演化的控制”等相关新闻入手导入新课,随后就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展开教学,并利用球棍组织学生模型搭建氨基酸结构模型、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等活动突破学习重难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曾红艳老师和王怡陵老师经过共同备课,就生物和化学两个学科中均会讲授到的蛋白质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联合教学。曾老师课前播放剪辑的漫画版“蛋白质的发现和重要功能”视频,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盒装牛奶直接导入新课,同样就蛋白质的五个方面的知识展开教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类比四种不同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归纳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就氨基酸结构通式书写时,中心碳原子所连的四个原子基团是否可以相互调换位置这一问题,请化学学科王怡陵老师为同学们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随后曾老师利用卡纸模型,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模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并在黑板和小组内进行呈现,突破学生学习重难点。
教学活动后,与会老师就两节异曲同工的课例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首先由上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思路,随后,各校教师代表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江北新区高中生物教研员曹云龙老师、扬子中学蔡永刚书记、大厂中学张立群副校长、十四中工会李锦桂主席和十四中生物教研组长吴敏老师都对这两节课给出了精彩点评,她们对上课老师风格各异的教学方式,真探究真合作的小组活动,善于利用不同教学资源、扎实的教学功底等等表示了赞赏,同时在内容取舍、深度挖掘模型的教学价值、进一步整合不同学科间的教学内容等等方面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最后区教研员曹云龙老师以二十字总结了今天的两节课:目标引领、科学探究、、准备充分、适度创新、有效达成!并希望三校之间的教学研讨走向纵深,实现教学智慧共享,共同进步!(通讯员:曾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