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教材 推动新课改
——南京江北新区、六合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题研修活动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10月22日下午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六合实验初级中学开展了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以“聚焦新教材,推动新课改”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特邀请了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初中数学研训员王红兵,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部主任邵学森,六合实验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骆开良,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副校长刘光建。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和江北新区、六合区七年级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六合实验初级中学的曹丹老师和金陵中学江北分校的王颖颖老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授课展示。
曹丹老师将通过几个代数式的辨析引导学生建构了本章知识体系。整节课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展示环节有效,板书设计精美,对于易错点和高频考点的解析到位。王颖颖老师借助于天平将把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放到一起,让学生从分类的角度,探索发现本节课的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不仅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有了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实际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相等和不等)有了明确的界定,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刘光建校长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做了如下解读。将原来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重预设轻生成,重结果轻过程,有解法没有想法”问题,通过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数学课堂。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创造的过程,注重实践操作的过程。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要知道“学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学”、更重要的是“通过什么方法学”。
骆开良书记通过课堂分析系统反馈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行为活跃度、行为活动情况等,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课后通过分析学生课堂情况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改善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王红兵老师指出,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希望一线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以学科育人为目的的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呈现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要明确,充分研读教材,特别是新旧教材见的对比部分,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此次初中数学教研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了江北新区初中数学教师们对于新教材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师们对于新教材的理解,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撰稿:南京一中泰山分校-赵婷 审核、推送:南京江北新区浦厂中学-石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