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在场 三新 引领小学音乐课堂焕发新生机
随着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深入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优化学习任务设计成为了关键所在,2024年10月11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及江北新区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暨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具身体验的小学音乐大单元学习的实践研究》研讨活动在浦口外校成功举办。通过具身体验和大单元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综合音乐素养,为参研教师带来了直观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案例。
课例展示与评析
首先进行的是课例观摩。
第一节课由浦口外校青年教师张容嘉老师带来的片段课《音乐中的动物朋友》。张老师围绕“小狗”这一动物形象,引导学生们通过创编故事和绘画创作来展现小狗的音乐形象。这一基于具身体验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纷纷想要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创作理念,让在场的每位老师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童真的音乐世界。
第二节课南京一中江北教育集团第二小学李丽老师的展示课充满了欢声笑语。李老师巧妙地将打掌掌游戏、过城门游戏、拉大锯游戏、回声游戏等传统而有趣的游戏融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游戏具身体验中领略音乐的无限魅力与乐趣。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协调性和敏锐反应力,还让他们在唱游活动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培养了良好的音乐素养。
课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萍对课例进行了点评。她既肯定了授课教师的优点,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陈老师以凝练的语言,精妙地勾勒出从确立教学目标至实践落实,再回溯至目标验证的完整教学打磨轨迹。面对课堂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瑕疵一一指出,并亲自展示了一系列既真实又成效显著的师生互动技巧。与此同时,陈老师更将目光投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音乐剧创作教学为切入点,为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
聚焦专业共成长
在微讲座环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凌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数字化音乐教学方面的独特见解与实践经验。她他围绕“联系、协调、创意”三个关键词展开探讨,分享了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孩子从已知到新知,提高学习兴趣与多感官协调能力的方法。同时,他还介绍了数字音乐教室的建设、软件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新课标带来的新任务和挑战,展示了数字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成效。
接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的黄唯佳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成长历程。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出身的教师,她勇敢地跨出了舒适区,踏上了探索音乐世界的道路。她鼓励教师们要冲破思维的壁垒,多思考、多撰写,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和案例评比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她还结合自己的舞蹈专业,将跨学科教学引入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专家点评促发展
最后,江北新区音乐研训员姜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这次的工作室活动准备充分、形式丰富多样,展现了教师们在教学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张容嘉老师和李丽老师的课例都突出了唱游的主线和低年段课程游戏化的主题,在唱游中力图唤醒每位学生的音乐体验。凌侃老师的微讲座分享了数字化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黄唯佳老师的微报告则展示了从舞蹈专业到音乐学科的跨界成长历程。这些理念与方法将为未来的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体验。
此次活动不仅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案例,更激发了他们对音乐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这些理念与方法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小学音乐课堂不断向前发展。(撰稿:黄蔚 摄影:周传瑞 审稿: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