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名师工作室>活动报道>图片新闻>详细内容

且行且思 思行致远
——道德与法治陈桂萍名师工作室承办青海省小学思政骨干教师国培班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4 08:51:52 浏览次数:163 【字体:

  问道不叹星光远,俯首躬耕徐徐行。为进一步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合作和交流,2023年4月12日,南京晓庄学院携手江北新区陈桂萍名师工作室承办青海省小学思政骨干教师国培班研修活动,主题为“依托名师工作室,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建设”。

教研携手 学思并肩

  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有青海省小学思政骨干教师、道德与法治陈桂萍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浦口外校小学部道德与法治中心组教师。上午的课例展示,形式多样,妙趣横生。下午的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教研组建设交流,鞭辟入里,参会教师收获颇丰。

教之有“道” 研而有“法”

  上午的课例展示由浦口外校的杨丽雯、尤会敏、滕锦茹三位教师呈现。首先,由杨丽雯老师为大家带来一节生动有趣的《我和我的家》。课上,杨老师依据“我——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三个板块,引领学生共同探究,体会自己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懂得感恩,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尤会敏老师则为大家带来三下《大家的“朋友”》一课,跟着“喇叭朋友”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共设施,知道公共设施的作用。在“新型公共设施设计大赛”中,共同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养成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最后一节课是滕锦茹老师执教的《我参与 我奉献》,通过分享会、调查汇报、模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初步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同时,滕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活动,加深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

  三节课的教学,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实际与我们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教”以潜心 “研”能致远

  下午的沙龙研讨活动中,三位展示课例的老师以各自的设计研究为切入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整体研讨与教学反思。来自青海省的刘春萍、乔娜、扎西永吉、陈燕娟四位老师从备课思路、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等角度出发,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全面分析了三个课例的优点以及可提高的地方。

  接着,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的陈桂萍校长带来题为《精选生活案例 提升儿童法治意识》的讲座。陈校长基于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案例选择:凸显儿童立场——案例使用:解决重点难点——案例对话:激发儿童反思——案例价值:提升生活智慧——案例来源:儿童真实生活”五个方面入手,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案例,链接生活与课堂,融合认知与感受,整合知识与实践,促进学生围绕案例交流、讨论、反思、内省、表达,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知识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生长。陈校长号召每一位拥有教育理想与创造激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应投身到新课标的学习当中去,学深学透,提升领悟力、敏感性和学科素养,增强学科自信,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最后,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张金秀老师分享了教研组建设经验,主题为《团队启航 共学共研共成长》。张老师介绍了浦口外校德法中心组的团队成员,围绕“共学理念,提高认识——共研课堂,提升能力——共拓课堂,提升素养——共绘蓝图,成就未来”四点,以情感凝聚人,以制度规范人,以成长激励人,以特色展个性,以活动显影响,极大地释放了教研组的凝聚力、竞争力、内驱力,彰显了教研组的个性魅力,这样的教研组才是思政教师成长的命运共同体。

众行致远 研思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教无涯,研不止,全体思政教师必将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成长,且思且行。行走在思政教育的路上,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将在今后夯实理论基础,为思政教育积蓄能量,实现智慧资源的共享,向美而行,步履不停!(撰稿:闫灿 一审:张金秀 二审:陈桂萍 终审:刘苗苗)

e2a3be007d91477f8601bf05f3d18cd8.jpg

2c9e1834a7bf4f4fbc2a342cc6675530.jpg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