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
——萨提亚模式个别咨询专业课程第二期培训(2)
2021年4月25日上午8:30,“南京市萨提亚模式个别咨询专业课程培训”第二期开始了第二天的学习。
上课伊始,夏老师带领全体团员回顾了昨天的学习心得。然后,带领团员们开始学习萨提亚的核心理论——个人内在冰山。夏老师首先介绍了冰山最底层亦即人类共有的最深层的“渴望”。它埋藏心底,常为世人所忽略。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它是生命力存续的基本需求,具有普世意义的基本需求,如同衣食住行之于人一样须臾不可忽略。但萨提亚此处的“渴望”是精神层面的,身而为人这些“渴望”必须得到满足才能取得终身发展的能量,这些“渴望”含义丰富、包罗万象,如:爱他人和被爱,被关注,被认同,被理解,被尊重,有意义有价值,自由感,安全感,归属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为了更好地识辨其中差别式微的某些概念,同时更好地让团员们领悟“渴望”之于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夏老师还引进了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是缺失性需要,它可以被满足。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类的成长性需要,也叫丰富性需要,它的特点是“无法满足”——亦即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 、无边无涯的。夏老师引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弥足珍贵的,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补充说明并且了萨提亚“渴望”理论的含糊(或者说“不足”)之处:“需求”“渴望”是有层次的,不是站在同一平行线上的,比如说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缺失性需求”之于人生成长意义非凡、不可忽视,只有这一块发展好了,个体发展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由此团员们对萨提亚理论中的各种渴望孰轻孰重有了一个粗浅的认知。如“被关注”是最基本的需要,一个出生伊始就被否定的个体,他的“被关注”的渴望犹如镜中月、水中花般难以获取。更谈何“被认可”“被爱”的其它需要呢!其次,夏老师阐释了什么是“期待”,概而括之就是个体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满足自己的渴望。这种期待分为三类:父母对自己的期待,重要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为了辨别“渴望”和“期待”的区别,夏老师言简意明:“渴望是你需要什么,期待是你想要什么。”团员们讨论后用实例辨识:妻子希望丈夫的爱——这是渴望;夫妻双双进晚餐,或者深情款款一拥抱——这是期待。
下午的活动在练习爱的语言中开始。夏老师请大家随机组成2人一组,相互练习自己喜欢的爱的语言是什么,以及体会到的别人需要的爱的语言是什么,通过练习更加深了大家对需要层次中的爱的理解。很多老师都有深刻的体会,在表达爱的时候,要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理解和满足他,而不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后,夏老师让大家体验了在咨询中的距离感,从感知自己舒服的距离,到挑战自己不太舒服的距离,再到考虑对方的舒服的距离,每个人都从中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
简单的练习和热身后,大家又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了冰山理论的学习中。夏老师对其中的感受、感受的感受、应对方式以及行为着重进行了讲解。其中,对大家都有困惑的感受以及感受的感受怎么清楚的理解和区分,夏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情境使大家豁然开朗。感受一般是原发的,感受的感受是继发的,当一些感受或情绪不被允许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即防御性情绪,真正的感受就被隐藏了起来,或者没有被意识到。至此,夏老师花了很长的时间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冰山,随后,又让大家随机组成3人小组,在小组中练习讲述冰山的各个层面是什么意思,同时夏老师针对大家还很混沌的部分答疑解惑,在信息层面的学习中让每一位老师都能理解到位。
接下来走冰山的环节是当天学习的高潮部分,夏老师分别邀请了两位老师上台经历体验走冰山的过程,同时,请老师分别扮演她的行为、应对方式、感受的感受、感受、观点、期待、渴望以及自我这几个部分,在带领走冰山的过程中,很多模糊的不清晰的部分得到了呈现,大家在体验中对冰山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准确。活动的最后,依然是回到大组中分享一天的学习收获,同时在组内继续走冰山,助教老师带领大家不断的体验和讨论,将活动推向了高潮。经历了一天的脑力激荡,大家的收获满满。学程过半,大家也不觉疲惫,更多的是对学习的投入和期待,接下来还有两天的培训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撰稿人:南化三小-彭光玲/扬子二小-高蓉 审核人: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学-解天霞 推送人:沿江小学-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