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发现 滋养自己
——记第32期南京市中小学高级心理辅导师班封闭培训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线上培训,“网友”们终于要奔现了。7月21日上午九点,第32期南京市中小学高级心理辅导师培训班的四十多名学员们在南京晓庄学院陶老师工作站相聚,开启为期三天的封闭式培训。
活动伊始,班主任朱永霞老师做了简短的开班发言,并隆重介绍了即将带领学员进行封闭式培训的四位老师——赵兆、王天文、姚宁平、林少玉,而迎接四位老师的是学员们灿烂的笑容和持久而热烈的掌声。随后赵兆老师接管全场,面对围坐一圈但是互不熟悉的学员们,赵兆老师带着大家做起了“大风吹”游戏,几轮“风”吹下来,场子热了,学员们的拘束感淡了。紧接着,赵兆老师又带着大家做了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发学员证,每位被点到名的学员要站到圈子中间,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然后用一个动作向大家展示自己擅长或者喜爱的事情,只有其他人猜对了这件事,学员才能拿回自己的学员证。在这个活动中,虽然学员们只用了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彼此之间的熟悉感多了好几分。而王天文老师则按照学员们的出生日期将大家分为了春夏秋冬四个小组,同时布置了一份小组活动任务,要求学员们共同完成本小组的“五个一”,即一个组名、一个口号、一个目标、一幅画(包含以上内容)以及一个小组展示的pose。任务一出,各小组就积极地动了起来,大家分工协作,集思广益,每一组都将本组极具特色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回顾上午的这三场活动,其实就是老师们在帮学员做一个“联结”,联结自己,联结团体。
在结束了一上午的团体活动后,从21日下午一点到23日上午的十点,学员们被随机分成四个小组,分别由四位老师带队进入封闭式的小组活动中去。在小组活动中,老师们通过“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生命线”、“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等一个个探索活动帮助学员们去好奇自己、发现自己,挖掘与走进真正的自己,从而去滋养自己。正如老师们所说,助人自助,我们首先要学会好奇自己,发现自己,爱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去发现、帮助来访者。
23日上午的最后两个小时里,学员们从已经非常熟悉的小组里又回归到了大组中去,虽然仍然是围坐在一个大圈内,但是放眼看去,各个小组的成员们紧挨着坐在一起。姚宁平老师鼓励大家站起来,闭上眼睛往圈子中间走一走,再转个圈,眼睛睁开看到谁就和谁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就这样,脱离自己熟悉的小团体,学员们认识到了更多的伙伴。林少玉老师则让大家回到第一天分的春夏秋冬四个小组,小组成员围坐成在一起,除了要用小组喜欢的方式去分享本小组成员这三天来的学习感受外,还要对未来有一个展望:面对接下来的六天技巧性训练以及下学期的线下培训,学员们对自己、课程、老师有什么样的期待,对学习有什么样的计划,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担忧等等。各个小组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小组代表纷纷上台发言,表达了大家对未来学习的期待和渴求,希望能够学到实操性的技巧,从而可以真正帮助到自己与他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教育与指导,让自己的学习之路更顺利、扎实,最后能拿到心理咨询员证是每个学员的共同目标。而老师们对学员们的期待与疑惑也作出的回应,让大家对未来的学习多了一份自信与踏实。
经过这三天的封闭式培训,我相信每位学员对自己都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期待接下来的培训,也希望每位学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学有所获,还能继续去探索自己,滋养自己,一起助人自助!(撰稿:朱青 审核:解天霞 推送: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