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共进之手 探发展之路
——南京浦厂小学、莫愁新寓小学教学团队赴扬州参加研修活动
为了进一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品质,促进交流合作,南京江北新区浦厂小学、莫愁新寓小学教学团队于3月28日至29日赴扬州参加研修活动。
3月28日下午,在扬州大学附属竹溪小学,谭熙老师分享了一节精彩的课例。谭老师执教六年级《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整理与复习)一课。老师首先组织学生对小学阶段学习的立体图形进行有条理的梳理、整理,并进行交流,再以“一张长方形纸的变化”作为挑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并从中发现所有立体图形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中的共同点。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联,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并能进行很好的应用,真正做到了复习课的“温故知新”。
课例结束后,老师们参观了学校的音乐教室、风雨操场、图书馆、书法体验馆、竹西谜语文化体验馆等,感受竹韵墨香下的校园文化。
随后,老师们齐聚会议室,开展“深化合作办学,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交流活动。竹西小学校长张志桃汇报了院校合作办学的举措,张校长从品牌项目共建、师资队伍共育、课题项目共研等方面展示了丰硕的教育成果。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华博士从个人角度、高校角度谈院校合作办学的收获,2020年竹西小学成立研究生工作站,促进了院校双方的交流与成长。浦厂小学校长陈志从学校的现状谈起,分享此次学习的收获,陈校长表示:教师的成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位引领。
最后,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牧进行分享,院校一直以来以合作办学为契机,集中高校力量和一线教师力量,双向推进教育教学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工作,共同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3月29日上午,老师们赴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交流研讨活动。
维扬实验小学的老师带来两节精彩课例。第一节课,刘妍老师执教《时间在哪里》,刘老师从“关于时间的知识”开始,带领学生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及“一分钟可以做什么”,进而认识到珍惜时间。接着,刘老师在学生认识一分钟的基础上,带着学生从“周末的一天”入手,分析家务劳动的用时,学生在分析中认识到要“节约时间”。最后,刘老师通过“帮助东东合理安排一天”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延伸到生活,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
第二节课,维扬实验小学副校长聂世荣执教《以春为名,约绘风筝》主题研究课,聂校长引导学生围绕“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开展主题学习,六个研究小组的学生分别从风筝的发展史和文化寓意、风筝中的古诗童谣、风筝的种类与结构、风筝中的数学问题、风筝中的科学奥秘、风筝的制作过程这六个方面开展研究学习并进行汇报。最后,孩子们如火如荼的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意犹未尽地结束了“风筝探春”活动。
课例结束后,维扬实验小学倪志敏主任开展讲座——“数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倪主任从为何、何谓跨学科主题学习展开,结合学校探索、实践的案例,分享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即以主题为统整、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坚守学科立场、多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携共进之手,探发展之路。此次研修活动,对浦厂小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相信在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家的支持帮助下,浦厂小学和莫愁新寓小学一定能携手共进、共同成长,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文字:徐俊/解敬/曾慧慧/赵倩文 图片/第一审核:解敬 第二审核:弓静 第三审核: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