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问道 研学成长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青年教师教研的力度和深度,加强集团学校交流。2023年12月15日下午,浦口实小教育集团浦口实验小学分别在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大华校区和迎江路校区成功举办了“取经问道,研学成长”学科专家指导活动。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杨树亚,江苏省特级教师周婷,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校长任力以及浦口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浦口实小教育集团部分语文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由浦口实小的沈越老师、汪雅歆老师、秦玥老师、丁玉俊老师带来四节精彩的课例展示
大华校区:童言稚语,展快乐交往
沈越老师执教一年级《大还是小》一课。她联系学生之前所学导入课题,通过借助古文字、结合图片、加一加等方式引导孩子随文识字。贯穿朗读指导,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大”和“小”的情感变化。再融师生联读,生生互读于其间,体现了浦口实小快乐交往的课堂。
汪雅歆老师执教三年级《司马光》一课,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记忆,以读促悟,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组词等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学生搭建起文言文的学习支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加入想象,把故事讲得完整、生动,让美好品质深入每个孩子的心中。
迎江路校区:聚焦阅读,悟爱国情怀
秦玥教师执教四年级《梅兰芳蓄须》一课。她以欣赏艺术京剧视频为导入,通过了解“旦角”让孩子们走进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世界。以时间为线索串联事件,借助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感悟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切身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
丁玉俊教师执教六年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依据教学目标,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概括鲁迅先生的六件小事,恰当的出示资料,让学生深切感受鲁迅先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动人形象不仅使作者深切怀念,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两位特级教师分别对四位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具体的点评。杨特以“四个是”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是年段特点鲜明的课堂”“是充满儿童想象的课堂”“是散发语文味道的课堂”“是清楚清晰清爽的课堂”。同时杨特也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关注教材解读和文本样式;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闪烁着光芒;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在组织教学中,更要充分倾听孩子的发言,重视朴素的儿童哲学;更要静下心来学习新《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周特认为两节课教学目标明晰,“三位一体”教学方法落实到位。都是从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到聚焦性的阅读,始终贯穿一条线索。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形成了一种亲和、自然、温暖的对话情境,构成了生生、师生多元多向的交往课堂。学生在自由开放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同时周特也提出了独具价值的建议:学段之间的教学要体现进阶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思辨性。构建有深度的,有思维进阶的语文课堂。让浦口实小的课堂教学更加彰显交往特色。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每一位浦实教师坚持着,探索着,思维碰撞着,一路收获,一路成长。“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乘着取经问道的东风,越研越美,行稳致远!(撰稿:方园园/谢畅/吉妍 摄影:杨颖/侍沈媛 录入:张致玮 第一审核:李莹莹 第二审核: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