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大附小心理工作常态化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年的阳光已洒满人间,幸福之光已留驻在每个人的心里。2018年,信大附小心理辅导中心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在心理中心专兼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马金花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个案心理辅导等一系列形式,实现了一个个突破。
家长交流会促家校合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家校合作,为孩子打造一个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学校开展了“智慧家长工作坊”,至今已开展了11期。此举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良好形成。
半亩方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使新学期开好头、起好步,使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8月29日上午,信大附小召开新学期班主任会议。会议上,心理中心马金花主任带领全体班主任一同做了团辅热身活动。通过游戏这种轻松的方式,消除了班主任们的紧张和压力,营造了轻松乐观的新学期氛围,针对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马金花主任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希望通过学生最亲密的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日常心理动态,面对突发情况,班主任能够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方法和举措,确保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班集体中快乐成长。
“橙子”姐姐主题团体辅导活动
10月17日上午,在政教处马金花主任的带领下,全体同学在南北两苑的操场上通过唱《中国人》的歌曲,做《中国人》的手语操来表达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分享中,有的学生说:“唱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歌曲的旋律,做手语操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还有的学生说:“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争光!”……
学生通过心理团体活动将爱国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团体活动引导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进取,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强大复兴贡献力量。
“心灵之约”广播台
随着集结号音乐的响起,信大附小澄心小广播又开讲啦!每周五,学校广播室便会邀请班级里的小“播音员”,做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广播。伴随着潺潺流动的音乐,婉转悦耳的声音将一个个启迪人心的小故事娓娓道来。这些小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涉及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以同辈之口,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助力学生——“阳光心地带”个别心理辅导
在信大附小澄心楼三楼,有一处学生特别爱去的地方——学校心育馆。为了确保学校学生应对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帮助解决心灵困惑,在学校心育馆里,开设“阳光心地带”个别心理辅导室,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20-13:20,下午15:30-16:30,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接待学生。“阳光心地带”个体辅导室是倾吐心声、排解心理压力的地方,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能够慢慢走进自己的心灵深处,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小橙子”班级心育委员
信大附小在每一个班级设置了心理委员——“小橙子”,作为班级学生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来往的使者。10月9日,马金花主任召集班级小橙子,开展了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会。小橙子们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佩戴好心理委员证,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马主任和心理委员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耐心细致地叙说心理委员的职责:每天统计班级同学心情状况,并将结果展示在班级展览栏上;观察班级同学情绪状况,遇到有困难的同学给予热心的开导和帮助;及时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联系;给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注意保密、尊重等原则;……心理委员的职责细致而又重大,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设置了第一道防线,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心理健康课像一味沁人心脾的甜品,缓缓走入学生心里,有效地提升了学校心育教育。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表,每双周的周三,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在一至六年级开设心理课。和一般的以认知调整为主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同,信大附小逐步探索出“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一体现心理训练色彩的课堂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我的兴趣爱好》、《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时间赛跑》、《表达情绪要适当》、《记忆小窍门》、《发现同伴的闪光点》等一系列精彩课堂内容。
社团——心理活动课的第二课堂
社团,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心理咨询员做导师,在学期伊始招募“成长社团成员”,组建“成长社团”,在每周三下午全校社团课时间开展。导师设计“自我认知”、“情绪认知”、“人际交往”等相关主题活动,以“自信、责任、沟通、感恩”为核心,通过行为训练、游戏、AB剧表演、演练、辩论、心灵暗示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为学生实施极富针对性的训练,有利于迅速改善学生状态,让学生自我有信心,生活有方向,学习有目标,在社团活动中逐渐成长成才。
关爱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儿童教育指导
信大附小响应江北新区融合教育趋势,10月10日,邀请了数位儿童康复中心的专家们,给随班就读儿童和家长们给予了专业的教育指导。专家、班主任、家长们齐聚一起,针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做了详尽交流。随后,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一起认真填写了“儿童行为检核表”,并最终生成个别检核报告。针对检核报告,专家们给予家长随班就读儿童日常养育计划,如制定定量学习任务,加强时间管理;减少唠叨和训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提高孩子专注程度;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多运动锻炼,保证睡眠等等。通过这次教育指导,诣在帮助家长对这些孩子进行更专业和独特的教育,确保随班就读儿童能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谈天说地”小竹园
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这是一方开阔的心境。信大附小“谈天说地”小竹园就是这么一个私密聊天所,心灵解放的自由室。闲暇时间,两三个伙伴亦或一师一生,常常来到这里,坐下来,在斑驳的竹影下,随着竹叶“沙沙”伴奏声,絮絮低语,倾诉心声,获得同伴理解和支持,解放心灵的枷锁,给身心释放压力,积蓄更多的能量迎接后面的学习和生活。
“阳光心地带”宣传窗
在信大附小宣传橱窗里,有一块特别的版面,专门陈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那就是“阳光心地带”宣传窗。从9月份开学初,“阳光心地带”宣传窗已多次更换,从认识情绪到人际交往,从应对学习压力到提升自信心,“阳光心地带”宣传窗“包罗万象”,涵盖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各个知识,并且极具实用性和操作性。信大附小学子们漫步于校园,都会驻足细读,既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从了解深入到兴趣,再到发自内心的接纳认可。
班级心育“快”板
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学生当中,关注学生每天的心理动态,信大附小为每一个班级开设了班级心育“快”板。在心育“快”板上,表示心情的表情包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兴趣。每天眼保健操时间,班级心育委员“小橙子”们都会统计好每一位班级成员当天的心情状况,展现在心育“快”板上。这样,班级学生心理动态便及时、方便地展现在师生面前,既寓教于乐地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又对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有一个及时的反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注射一剂预防针。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应着重把握的关注点。心理健康关系学生的成长,影响学生的发展。家长交流会、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橙子”姐姐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心灵之约”广播台、“阳光心地带”个别心理辅导、“小橙子”班级心育委员、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心理社团活动、关爱特殊学生(随班就读)、“谈天说地”小竹园、“阳光心地带”宣传窗、班级心育“快”板,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和形式,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家长,自下而上地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中来,真正到学生中去。作为一所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信大附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这样,在扎实开展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逐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中去,真正服务于学生,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