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江北新区 智能研修平台 应用论文评比的通知
关于2024年江北新区“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论文评比的通知
宁新区教发﹝2024﹞41号
各中、小学:
为推进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促进教师高质量发展和成果转化,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将组织开展2024年度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论文评比活动,助推试点校及时总结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经验,凝练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智能精准教研成果,培育挖掘一批善用、创新应用智能研修平台的教研团队和教师,助力教研数字化转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参加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工作的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研员、教师等。
二、征文要求
(一)论文主题
本次论文主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智能精准教研模式研究。指区域或学校基于智能研修平台开展智能精准教研活动的模式和方法,助力教研数字化转型。
2.精准教研视域下的教师画像研究。指利用教研大数据, 精准“表征、发现和预测”教师个体或群体的特征、需求和行为等,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师个体画像或群体画像研究,关注个体差异、发现共性问题,进而有效实施干预和改进。
3.精准教学反思与指导研究。指教研团队利用智能研修 平台进行精准教学反思、诊断和指导,需体现执教者个人的教学反思,以及专家、教研员或同侪教师对执教者的教学帮扶和指导。研究对象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课堂进行周期性反思,还可以是多名教师的对比反思。
4.精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指教育管理者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教研数据、教学数据、用户数据等,研究、监测、评价本地教育、教研质量,并进行精准决策。
5.GBBUS 研修共同体研究。指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构建“多方协同的智能精准教研共同体”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
6.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区域或学校利用智能研修平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的理念、方法与成效。
7.平台规模化应用实践研究。指探索教研理念和方法创新,发挥试点区域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研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规模化、常态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体例格式要求
1.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内容,围绕智能研修平台开展研究,重在原创,突出重点,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重复率不得超过15%,全文不少于5000字。
2.提交稿件限 Word 格式文档,内容应以文字为主,可根据需要适当插入图片及表格;不接受图片、PPT 及以其截图等为主要内容的文件投稿。
(三)撰写要求
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论文内容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和实践性。
(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严禁剽窃或抄袭行为, 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批评;
3.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
4.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
5.不符合论文学术规范的作品,取消其参评资格。
三、参评流程
(一)论文提交
1.本次征文不收纸质稿,参评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网上提交;提交时间2024年5月15日8时至2024年5月31日20时;文章中不得出现学校及姓名等具体信息,文章作者仅限一人,每位作者只能有一篇文章参评。
2.参评者使用电脑打开网址:https://yw.njnaedu.cn,自动跳转区级统一身份认证登录页面。系统支持IE11浏览器,火狐浏览器,chrome浏览器,360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在使用360浏览器时需调整为极速模式。
3.参评者使用微信或QQ扫描确认后,自动登录进入江北新区论文案例课题上报系统,点击左上角“论文案例”按钮进入征文页面,点击左上角“+新增上报”进入上报编辑页面填写相关信息。上报任务选择“2024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论文评比”,学科选择“教育管理”。完成信息填写及文章上报后,点击左上角“上报提交”并确认即可,注意记录网上生成的文章编号。
(二)评选程序
本次评比采取网络提交、匿名评比、择优推荐的方式,为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现将评选程序通知如下:
1.学校组织:学校教科研负责人及时转发征文通知,做好申报前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2.区级评审:区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匿名评审,遴选优秀文章并确定获奖名单。
3.省级推荐:获得区级一等奖的征文择优推荐参加江苏省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论文征集活动。
请相关学校接通知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认真做好组织、培训、指导工作。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2024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