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驭未来教育 赋能教师成长
——南京江北新区深入推进人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南化四小举行
2025年2月27日下午,南京江北新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暨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举办。此次会议旨在总结智能研修平台试点的阶段性成果,诊断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
会议由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办,邀请了江苏省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华、南京市电教馆副馆长凌嵘、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冯锐等专家出席。参会人员包括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信息化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研训员,以及江北新区智能研修平台试点校的分管领导、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等。
会议分为经验分享、工作汇报、专家点评和专家讲座四个环节,内容丰富,涵盖了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经验、阶段性成果总结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经验分享环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实验小学和南化第四小学分别分享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的经验。各校通过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探索了精准教研的新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浦口外国语学校介绍了基于AI的“一主两线”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数据驱动的“四步五环节”课例研修模式,帮助教师精准分析学情,优化教学设计。高新实验小学则分享了“分层生长”理念,通过智能研修平台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定制成长计划,助力教师个性化发展。南化第四小学展示了如何通过智能研修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共同体,推动教师个性成长。
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信息资源部副部长沈乃飞在会上汇报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的阶段性成果。他介绍到:截至目前,江北新区已有23所试点校,11所学校建设了AI研修教室,累计开展教研活动646次,参与人数达2678人,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沈乃飞还向大家公布中央电教馆正式推荐南京江北新区为领航试点工作区的通知,其中还包括推荐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为领航试点校、浦口外国语学校小学英语教研组为创新教研团队、浦口外国语学校秦永芳为卓越教师。
在专家点评环节,南京市电教馆副馆长凌嵘和江苏省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华分别从技术应用、教学效果和未来改进方向等角度进行了点评。凌嵘馆长从向深处、向高处、向广处和向未来四个方面,谈及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现状、发展和思考,同时他也指出,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他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深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并通过智能研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赵华所长首先肯定了技术对社会发展颠覆性的影响,强调教育必须要赶上技术发展的潮流,积极开展对应用的尝试和探索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科本质的角度出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此外他也认为,技术的本质还是为人服务,在智能研修平台等技术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各学校及教师的个性发展,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学科本质。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冯锐教授在专家讲座中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从“互联网+”时代迈向了“人工智能+”时代。他强调了数据驱动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智能研修平台采集的课堂教学数据,可以帮助教师精准分析学情,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冯教授还分享了多个江北新区的智能教研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的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他特别提到,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最后,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吴卫东副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回顾了此次活动的成果,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吴卫东强调,未来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优化智能研修平台的功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江北新区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他表示,江北新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智能研修平台的试点范围,推动更多学校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来,助力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此次会议的举办,不仅总结了江北新区在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中的成果,还为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江北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将迈入新的篇章,助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撰稿: 教育发展中心-李成铭 审核: 教育发展中心-沈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