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教研初中英语专场活动在浦外举行
为响应《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实践,促进教研精准性, 10月30日上午,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精准教研应用展示(初中英语)专场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联合主办,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共同承办。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陈平馆长、凌嵘副馆长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吴卫东副主任及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相关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南京市初中英语教研员马黎老师主持,南京市初中校英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江北新区、建邺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课题试点项目学校负责人共4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欧阳芳老师进行了七年级上册《Unit 5 Let’s celebrate Reading》第一课时的授课,现场观课老师借助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对课堂的各项维度进行观察并在线上打分。欧阳芳老师的课堂从引入主题,激活背景知识开始,以主题意义建构为统领,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获取梳理语篇信息,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用所学语言描述、阐释万圣节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和分析语篇的基础上,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创设和主题相关的新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所学语言表达,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孙志云老师和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中学吴晶颖老师,整合分析智能研修平台课堂观测数据和观察量表评课数据,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了点评。孙老师借助S-T分布图、课堂观察量表和课堂行为时序图等智能研修平台生成的客观观测数据,分析师生的课堂行为,指出本课教师占有率偏高,提出改进建议。吴老师对本课的学习理解活动设计和应用实践活动设计表示肯定,但迁移创新活动问题未注意与学生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因而教学效果稍弱,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场听课的老师们也积极参与评课,结合平台的数据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给出中肯建议。
江宁区教研员徐家兵老师就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观察的实践思考进行分享。徐老师高度评价了目前应用在教学评价中的网络教研平台,认为其让教师的活动组织更便捷,问题诊断更精准,教学评价更科学。徐老师还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观察课堂不等于舍弃教师经验的参与,教师更要注意整体教学目标和细节的整合以及自身素养的发展,要避免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实现信息技术的实用化、内涵化。
南京市教研员马黎老师以人工智能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开展了微讲座。整场微讲座以新课标中“提升信息技术使用效益”的要求展开,指出目前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师的技术学科深度融合能力,专业素养和教研能力提出了挑战。当下的英语教师应着眼于课堂系统结构性变化,建设现代化的,不一样的课堂,同时要注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发展南京特色的学科和技术融合的英语教学生态。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凌嵘副馆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向大家讲述了南京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介绍了南京市电教馆在学科融合和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目标,本次活动对南京市研究信息技术助力教育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各位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积极探索“平台+教师素养”的实践路径,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而努力。
本次活动,为南京市初中英语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探索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是对南京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一次检验。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区,抓住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的试点契机,积极推进学科融合,将不断提升南京市的“互联网+教育”发展,为学科教研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积累宝贵经验。(撰稿:杨美玲 审核:教育发展中心-沈乃飞)